年年變化紀事
-
2017年:
- 花蓮門諾醫院加入了5S輔導團
- 東港的輔英大學附設醫院加入了5S輔導團
- 創建多兩個訓練營項目
- 首次頒發「講師」證書給兩位學員。
- 首次舉辦5S年底成果發表會。
- 建立教練團跨院觀摩制度。
-
2016年:
- 修改整個資料庫以使用身分證而不是員工編號來識別員工培訓歷史,即使該員工轉到別的醫院服務。
- 使用身分證允許在一家以上醫院正式受僱的相對較少的員工列在每家醫院的5S促進師列表中。
- 為以前合格的5S促進師創建了一小時的複習課程,可通過現場出席、數位學習網或遠距教育取得完成紀錄。
-
2015年:
- 籌備 5S 教練培訓。
- 多元化基本課程培訓,利用數位學習網方便遠距學習。
- 實施認可以往的經驗 (RPL)。
-
2014年:
- 建立 5S 推動組監管框架(組員選集、出席率、上傳季報、組長的表現)
- 落實種子、促進師、領隊、推動組、推動組組長互相評價及學習的制度。
- 創造院際(跨院)考察,推動標杆學習為促進師新的培訓層次。
-
2013年:
- 升級年底 5S 成果發表會的要求(單種項目為主)。
- 開始把團隊資源管理(TRM)的基礎知識應用於實地訪查:briefing、debriefing。
- 頒布了每家醫院必須建立自己的 5S 推動組,監控程序的法令。
-
2012年:
- 建立網上一套實地訪查的上報軟體。
- 配合國內推動團隊資源管理(TRM),規定主管須完成TRM 及WHO 兩系列課程,且鼓勵所有員工也完成。
- 又擴大,吸引大陸的醫院(廣州玉林、三門縣、台州)。
-
2008年:繼續擴大,輔導彰基體系之外的台灣醫院(從屏基做起)。
-
2004年:擴大領導(含 5S) 範圍到所有彰基體系醫院。
-
2001年:
- 決定用永久性部門(總院醫品部)復活原有的 5S 推動組結構。
- 啟動實地訪查流程在總院,並頒發證書表揚參加的部門。
- 創建年底 5S 成果發表會(部門為主)。
-
2000年:
- 黃院長突破性地建立台灣首創的醫療品質部。
- 黃院長扁平化醫院管理組織,不幸造成5S 推動組消失了。
-
1992年:我院率先引進 TQM 到台灣。
甚至更早,在時光的迷霧丟失(或高齡老闆的記憶力衰退)。